自然捕獵
编辑
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的新移民,牠們源自歐亞大陸,後來遷移至白令海峽。大概於10,000年前,牠取代了當時數量龐大的移居者——西伯利亞野牛。長角野牛的絕種被認為是因為生態系統的改變,克洛維斯石器文物的發展和相關技術而引致的獵殺,和不斷進步的捕獵技能所致。在同一時期,其他巨型動物消失和被適應力較好的移居的歐亞動物所取代。美洲野牛,學術上來說是這些動物的其中一類。此外還有灰熊,牠們取代了短面熊。
野牛是基石物種,其牧草能力對大草原的生態學有一定影響,如週期性的草原火,並是大草原文化生活形式的中心。但現在也有部份對於牠們干擾的爭議。
十九世紀的野牛捕獵
编辑
美洲野牛頭骨堆(1870年代)
美洲野牛在14世紀約有3000萬至6000萬生活在北美,19世紀被獵殺至近乎絕種。1870年代德國發明一種將野牛皮鞣成細皮革的工藝,使得野牛皮的應用更為寬廣。其中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歐洲殖民者大量屠杀野牛并商業化獲取牛皮,是為了断绝平原印第安人的食物來源,是种族战争的一种焦土策略。據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統計,1884年美國只剩下325頭野生野牛,其中25隻在黃石公園[3]。
保護
编辑
歐洲殖民者踏入北美後,野牛遭到大量屠殺,至19世紀末幾近滅絕,僅剩幾百頭,最終受到嚴格保護,族群數量如今有所恢復。美國內政部管理的國有土地上生活著大約1萬頭野牛,共分17個野牛群,分佈在12個州。另外,有估計超過16萬頭私人飼養的野牛。
橫跨懷俄明、蒙大拿和愛達荷三個州的黃石國家公園是唯一一處野牛從史前時代生活至今的土地。當初,不到50頭野牛在這裡受到保護,如今族群已經繁衍至大約4900頭,是數量最多的純種野牛群。
現時野牛捕獵的情況
编辑
在部分行政区域,官方允许通过受控狩猎来调节美洲野牛种群数量。以艾伯塔省为例,作为加拿大森林野牛国家公园所在地(该公园保存着北美仅存的两个自由漫游野生美洲野牛群之一),当地实施狩猎管理旨在保护其他自由放养种群和私人畜群免受传染病威胁。蒙大拿州自2005年起开放野牛狩猎季,首年发放50份特许猎证,其后由蒙大拿鱼类、野生动物及公园管理局(Montana Fish, Wildlife & Parks)核发的猎证数量在2006-2007年度增至140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该州尚未建立足够的野牛栖息地便开放狩猎为时尚早。
成年美洲野牛在自然环境中鲜有天敌。灰狼是其主要捕食者,通常以雌性及幼年个体为猎食目标,健康成年雄性野牛鲜少被捕杀。此外,棕熊和美洲黑熊也会捕食野牛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