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诺基亚公司花费41亿收购上海诺基亚贝尔的事情重磅!诺基亚全资收购上海诺基亚贝尔,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 评论区有个读者说上海诺基亚贝尔(NSB)公司每年亏6~8亿,41亿可以亏5~7年,让他们自生自灭?又有的读者说了沃尔玛、铃木等直接跑路,难道诺基亚就不能丢下NSB直接跑路?甚至有小伙伴会在想为什么不直接裁员,让央企华信承担50%的赔偿款(大胆刁民竟敢打GZ的主意)?今天咱们就一起聊一聊为什么诺基亚决定花费41亿人民币来收购上海诺基亚贝尔(NSB)?
从产品线上看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覆盖原先诺基亚中国区研发(Mobile Network MN产品线)、收购ASB的IP和光网络部门。这些部门在国内运营商集采领域、阿里字节等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于是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明明是个连年亏损的业务,诺基亚为什么不选择全盘卖掉选择提桶跑路,反而要用这么高的价格买回来呢?这个问题从表面看,甚至从基础商业赚赔的逻辑上分析,似乎难以理解,但如果从诺基亚这个跨国大佬级公司的角度看,答案却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一笔收购,更是一次艰难而必然的战略抉择,因为这个背后隐藏的是诺基亚对未来的远见和不容忽视的危机感。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诺基亚全球管理层,董事会那几把椅子上的白胡子老专家之一,面对25年3个季度Greater China 区域市场份额持续负增长,眼看着NSB在过去21个月亏损了12.4亿元人民币,这不仅仅是一个财务数据,更意味着什么?如果继续下去,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会不会逐步拖垮诺基亚的全球财报,会不会影响诺基亚在美国金融市场和欧洲的资本市场收益,甚至会不会影响诺基亚的全球战略计划?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部分。问题的根源在于,诺基亚和中国华信在股权方面是双方各占总份额的50%诺基亚多一股,因此诺基亚在合资企业NSB并没有完全的控制权。
因此在合资企业框架下,任何重大决策,包括关闭业务线或者大规模裁员,都需要与中方央企合作伙伴中国华信达成共识,这个就像一对民主家庭的夫妻,双方意见无法统一,最终只能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结果只能是各自的战略无法执行,最终彼此疲惫,搞得一地鸡毛。
那么,为什么不继续这样拖着呢?
其实,诺基亚很清楚,如果继续忍受这样的“合作僵局”,它的全球财务和战略布局会遭受更多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内“信创安可”和2022年的网络安全法更新,以及美国的清洁网络计划的影响,NSB接下去的盈利情况懂得都懂。过秦论中说过一句话“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这对于诺基亚公司也是这个道理,去年亏6.58亿,今年三个季度亏5.82亿,明年多少、后年又多少,甚至长久拖下去会亏多少个亿呢?NSB现在对于诺基亚,就像是钝刀子割肉放血,像明清一种和刀削面那样一点点割肉放血的刑罚一样,我估计长此以往诺基亚公司会扛不住,步入大家都不希望的后尘。如果我们计算这个持续亏损的成本,要是再叠加上诺基亚在美国和芬兰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诺基亚最终的代价可能远远超过一次性的支付41亿人民币以及向国内市场输出ICT通信人才的高额“毕业费”。这就是为什么,诺基亚选择了付出巨额的“分手费”,而不是继续维持一个无法正常运营的合资结构。
所以说在这场决策中,诺基亚面临着残酷的二选一。如果选择不收购,继续维持现状,节省41亿收购款和中国区部分员工的“毕业”金,虽然看似能够减少短期的现金支出,但代价是什么?代价是诺基亚依然无法改变整改NSB亏损业务的产品线,因为在当下国有企业维稳保就业的大背景下,诺基亚根本动不了那部分国企员工叠加收购之前ASB那部分国企机构的臃肿,而且国有企业的餐补、清洁费、团建费、高温补贴、通信补贴、值班补贴、节假日慰问、节日补贴,各种活动表演补贴和报销都是高昂的运营成本,在市场经济下公司竞争力很难提升。
我们反观这几年NSB公司盈利水平来看,像无底洞一样每年不断亏损,说明NSB公司的现有组织架构已经不适合在中国区的发展,这就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不及时调整运营,继续拖延只会让NSB的营收问题更严重,最终无法收场。
所以说,第一个读者朋友说的“选择自生自灭”,维持现状对于诺基亚来说已经是不大可能的选项,因为诺基亚要获得100%的控制权,来实现对中国区业务产品线实现一次彻底的组织转型,调整那些常年亏损的业务,重新聚焦中国区公司NSB未来的增长点,实现公司产品线和业务的扭亏为赢。
说到这里就要分析第二个网友说的诺基亚可以直接选择“提桶跑路”的观点,如果诺基亚直接抛售中国区NSB,让央企资本中国华信全盘接收NSB,和中国区完成切割离开中国大陆市场。为什么说这个不现实呢?我们通过百度百科了NSB公司的国企大大华信邮电,如下图所示。首先华信邮电并不是一个通信设备厂商,而是一个信息产业的投资发展平台,专注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投资发展,业务覆盖智慧城市建设,业务涵盖通信解决方案、光纤光缆、企业网络与云计算、系统集成与软件服务四大领域。
对于华信来说,收购NSB的50%股份显然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因为华信是个系统集成商并不具备运营电信设备业务的能力,也无法替代诺基亚在全球技术研发和品牌方面的优势。而且假如NSB全部卖给华信成为100%中资的企业,NSB将失去诺基亚的品牌和技术支持,会彻底失去竞争力,最终只会成为本土巨头华为、中兴、中国信通等厂商的蚕食对象。
所以说让中国华信全资收购NSB也不现实,那么诺基亚直接裁员2000员工,中止亏损也受制于双方“五五开”的股权架构,NSB的国资部分也会因为当下“保就业维稳”、国家5G/6G等方面的重大国家战略科研项目需要借助诺基亚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所以说,诺基亚想要完全取得NSB公司经营的完全控制权,华信邮电又不可能100%完全控股NSB,那么上海诺基亚贝尔NSB就剩下卖给诺基亚这一条路子!有读者会说:“既然诺基亚贝尔NSB对于国家的5G/6G那么重要,华信就坚持“我--不--卖!,而且央企不差钱,不缺41亿人民币,诺基亚也无法进行完全收购100%”,那么不就可以维持现状了?
说到这里,我们上面已经分析了诺基亚不可能采取维系现状来对自己“钝刀子割肉”,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年诺基亚和中国华信签署的合作协议上面。诺基亚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提交的材料上,双方就规定了合作分手的约定,即诺基亚有权利在未来以现金的方式收购中国华信持有的NSB部分的股份。
也就是说诺基亚享有现金收购中国华信持有NSB部分股权的权利,来实现诺基亚完全掌握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100%的独立运营权。
那么诺基亚为什么要全资收购NSB公司的股权呢?我想主要是有如下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团队,商人在商言商要追求经营利润。近3~5年的财报表面,原本诺基亚想要借助中国华信邮电合资NSB公司,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拿下5G/5G-Advanced领域、IP固网、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集群和企业网的市场,但是自从2017年成立NSB以来公司的经营数据“事与愿违”。因此诺基亚可能觉得继续纠缠下去,只会让NSB的亏损成为诺基亚市场业务的“黑点”,设置拖累整个公司财报。
其次,当下通信行业是“卷王”聚集的行业,在全球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诺基亚需要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因此诺基亚需要排除干扰,完全拥有自主经营和组织架构调整的能力,将2025年聚焦光通信和AI赛道在中国区全面推开业务转型,打造更加精简、高效、专注于诺基亚全球研发任务,更加适应诺基亚全球市场的变化,更好迎接未来的新机遇。
再次,业务调整,助力公司降本增效。从2024年8月诺基亚关闭南京研发中心到2026年的全球性成本削减计划为诺基亚公司节省8~12亿欧元的成本,而上海诺基亚贝尔连年亏损近21个月亏损达到12.4亿人民币,显然NSB已经成为诺基亚总部的“重点帮扶”对象,如何改善业绩,甚至扭亏为盈成为了NSB要面对的一个难关。
接着,全资收购NSB,实现诺基亚全球研发资源的统一分配,更好的服务诺基亚的现有客户,开拓海外更多的潜在客户。在完全掌控NSB之后,诺基亚就可以全面控制NSB中国区研发资源的分配调度,不在被中方股东的zhengzhi与战略利益所束缚,快速推进NSB融入诺基亚全球研发体系,将NSB的光网络、IP固网、核心交换路由集群技术、5G/6G无线能力整合当全球研发体系,更好的支持欧美的OpenRAN、cloud RAN、cloud AI、AI RAN、anyRAN等领域,更好的服务好欧美日韩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根据中国大陆运营商业务份额缩减甚至关停部分产品线的维护,专注于提升诺基亚的新产品能力研发。
然后,大中华区(诺基亚称为Greater China区)是诺基亚深耕的重点市场,虽然这些年诺基亚的5G/5G-Advanced主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但是诺基亚依然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全资收购NSB之后,诺基亚将会为更多的企业跟随当下“出海”热潮,提供ICT方面的出海解决方案,为他们提供全球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持续深耕中国大陆市场,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与此同时,诺基亚的全资收购不仅仅是基于财务上的考量。当前通信行业整体形势也在日薄西山,全球通信市场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次西伯利亚寒流之下,爱立信等通信大厂都在布局业务转型,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许多公司在这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不得不减少投资,推迟采购计划,甚至裁员。与此同时,逆全球化的一些操作、市场准入措施、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对诺基亚这样的跨国公司也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亏损,特别是在东亚一些市场的表现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大环境和地缘因素的挑战,无疑为诺基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诺基亚要继续面临外部市场不稳定的冲击,要让NSB“止血”,必需要采取决断性措施,快速重组,寻找新的增长点,避免继续承受由合资企业带来的重负,还能够更迅速地调整其在中国的业务战略,避免外部环境进一步影响诺基亚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所以说,古话说的好:“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诺基亚支付41亿人民币全资收购了NSB公司,不仅仅帮助诺基亚全球财务堵住持续亏损的“黑洞”,摆脱了合资企业中的束缚后拿到自主运营权,来彻底改变NSB的业务布局和运营方向,转向一个更加聚焦于国际市场的新业务模式。通过这一决策,诺基亚,重新掌握了主动权,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市场挑战和战略布局。
未来的诺基亚,将更加灵活、高效,也更有可能在全球通信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迎来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希望诺基亚越来越好,为人类生活方面,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点个赞吧。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